
1、阻燃機理是指將一些阻燃劑添加到原絲(如滌綸、棉綸、腈綸)中,以抑制燃燒過程中的游離基或者改變纖維的熱分解過程,促進脫水碳化;其中一些是阻燃分解釋放的不易燃氣體覆蓋在纖維表面起到隔絕空氣的用途。
2、阻燃的處理方法
1)原絲阻燃改性;
2)提高纖維聚合物的熱穩(wěn)定性。
1、阻燃機理
1)吸熱理論:阻燃劑可以通過高溫吸收反射,從而降低溫度,防止燃燒擴散。此外,織物整理后熱量可以迅速釋放,導致纖維素無法達到燃燒的溫度。
2)化學反映論(催化脫水論):阻燃劑,作為路易斯酸和纖維在高溫下發(fā)生反應,使纖維脫水炭化,減少了可燃氣體的產生。
3)覆蓋層理論:阻燃劑可在高溫下形成玻璃或穩(wěn)定的泡沫覆蓋層,具有阻燃、隔熱、氧氣分離、防止可燃氣體逸出等作用。
4)不燃氣體理論:阻燃劑受熱分解出非易燃氣體,將纖維素分解出的的可燃氣體濃度稀釋到燃燒下限。
2、阻燃整理方法
1)有機溶劑法:非水溶性的阻燃劑,具有耗能低的優(yōu)點。然而,在實踐中,應注意溶劑的燃燒性和毒性。
2)涂布法:阻燃劑混入樹脂中,利用樹脂的粘合作用把阻燃劑固定在織物上。根據機械設備的不相同將其分為澆筑涂布法和刮刀涂布法。
3)浸漬焙烘法(吸盡法):在一定時間內把組織浸泡在阻燃溶液中,再干燥焙烘,纖維聚合物會吸收阻燃液。
4)浸軋焙烘法:在阻燃整理過程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該工藝是浸軋-預烘-焙烘-后處理。浸軋液由阻燃劑、催化劑、樹脂、潤濕劑和柔軟劑組成,把它配置成水溶液或乳液再進行整理。